四川在线记者 边钰
11月29日,由省委宣传部、文化和旅游厅、省文联主办的“川流不息”四川省首届川剧汇演汇报演出暨颁奖活动在成都城市音乐厅举行,集中展示川剧汇演成果,艺术呈现川剧艺术精粹,为优秀剧目奖、特别贡献奖、年度英才奖、组织工作奖颁奖。
其中,四川省川剧院的《卧虎令》、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的《红梅记》等7部作品获得大幕戏优秀剧目奖;广元市戏曲发展中心的《投庄杀奢》等10部作品获折子戏优秀剧目奖;遂宁市川剧团大幕戏《铡美案》主演刘世虎、宜宾市酒都艺术研究院大幕戏《梅女》编剧刘兴明等5人获得特别贡献奖;内江市川剧团大幕戏《绣襦记》主演黄筱雅等10人获得年度英才奖。
提及拿奖,“特别贡献奖”获得者李天鑫表示,“我从来没有想过要为了拿奖而工作,但拿了奖很开心,因为川剧音乐能被更多人听见。”不过,李天鑫也并不意外自己能获奖,“我写的所有川剧音乐,都是以接地气、接近观众为目的的,如果观众不喜欢,我就觉得失败了。”
从上世纪50年代,李天鑫就致力于为川剧高腔定调。在他眼中,川剧高腔就像是一座富矿,“不过还有很多东西需要精炼。”在新创作的川剧大戏里,其定调后高腔爆发出惊人的感染力,引发不少观众共鸣,“它不仅能够和戏剧人物的心相通,还能够和观众的心相通。”步履不辍,李天鑫表示,未来,将继续做好川剧音乐。
凭借《红梅记》荣获此次“年度英才奖”,青年演员王裕仁直言很荣幸。“谢谢陈巧茹老师及王超老师手把手地将这部戏传承给我们。”在王裕仁看来,世界上只有两种人,“一种是喜欢川剧的人,一种是还不知道自己会爱上川剧的人。”作为年轻后浪,在川剧之路上,王裕仁坦言,除了热爱,还有一种使命,“古往今来,一直有人在传承着这门艺术。川剧弦歌不辍,就在于人的坚守,这是我们的精神密码。”他期待,通过自己努力,让更多人走近川剧,为它鼓与呼。
“这次汇演是对川剧新时期发展的一次检阅!”在四川省文联主席、四川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看来,参与此次汇演,让每一个川剧人都切身感受到川剧文化的复兴,优秀传统文化正在“回归”和“坚守”的基础上走向繁荣。如今的川剧,也正在让今天的审美连接昨天的传统,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上,用今天的审美去拓宽传承、传播的途径,让戏曲更加雅俗共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