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东坡梦回眉山故里,舞诗剧《诗忆东坡》在蓉上演
澎湃讯 随着一曲悠扬的古琴传来,极致的舞姿,流动的气息,12月的寒冬,现代舞诗剧《诗忆东坡》于北京圆满启程,首开两场即售罄,满场极尽座无虚席。12月8日~10日,该剧在成都城市音乐厅盛大上演。
抛却传统叙事,艺术呈现东坡诗词中所孕育的中国精神内核,《诗忆东坡》以全新的视听情景与舞姿韵律来展现千年东坡的意境和心绪,带领观众走进一场中西相融的综合艺术场域,共同领略传统文化在当代生发的美感与哲思。
《诗忆东坡》是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沿革集团传统,对外文化交流之作。这部现代舞诗剧不仅让观众们领略了传统文化的魅力,也让人们看到了中国精神的崭新呈现,东坡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人文精神,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。
据悉,现代舞诗剧《诗忆东坡》集结了国内外顶尖艺术家团队:特邀国际著名编导、舞蹈家、画家与视觉艺术家沈伟先生担任总导演、编舞、编剧、视觉总监、舞美设计、服装设计、造型设计,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、国家一级编剧、电视剧“飞天奖”评委郭长虹共同编剧,由国际著名旅法华人作曲家、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音乐总监陈其钢担任作曲、音乐总监,由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、残奥会闭幕式灯光设计萧丽河担任灯光设计,由中国书法院副院长、博士生导师、央视《中国书法大会》学术嘉宾杨涛担任书法篆刻设计。
剧目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创作演出队伍为核心,汇集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盛浩哲、左思远、孙鹏、刘珂、刘洁和眉山歌舞剧院等20多位优秀青年演员,力邀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苏鹏、北京舞蹈学院教师曾焕兴等国内外一线舞者加盟,力邀中央音乐学院的古琴家赵晓霞于现场抚琴。
在创作剧目的几年中,总导演沈伟多次来到四川眉山,寻访苏东坡故里与故事,尽可能理解苏东坡的人生脉络与文化气质。
12月8日晚,沈伟在成都城市音乐厅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用舞蹈展现诗词的方式并不抽象,中国传统的文化意蕴是相通的,即使是完全不了解苏东坡生平经历,或者没有接触过中国传统文化的观众,也能够通过观看剧目并理解。《诗忆东坡》中的十三首诗,能够让观众沉浸其中,与苏东坡的精神世界沟通。通过舞美、灯光等舞台表演艺术设计来展现苏东坡诗词的精神,能够在感官上与苏东坡的灵魂相结合。
沈伟特别提到,其中一首诗讲述了苏东坡在梦中回到故里的场景,经过细致打磨,相信能够非常打动观众。
何谓现代舞?有的艺术家认为,“它是在每一个新时代,以创造性的思辨为前提,以身体为材料而实现创作和思考的探索过程”。请千年诗人东坡与包容开放的艺术空间对话,以抽象的舞姿承载多种炼化的意象,以抽象的意境描摹点滴根植于中国人内心的精神图景,贯通古今时空,解构立体空间,当我们走出人头攒动的剧场,有的观众评价道“恍惚面对高楼的灯火,连寒风和城市的灯光,都觉得如此充满诗意”!
以诗为引、以追忆启幕的《诗忆东坡》,始终唯美与克制地呈现深沉内敛的情感与思绪。流淌的诗韵,沉静的意境,细微律动的气息,它以兼容中西的艺术方式,营造独特的艺术氛围和视听盛宴。舞台上,当诗词、国画、书法、篆刻、古琴、戏曲、武术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并现;当我们通过“眉山苏氏、眉阳苏轼、东坡居士、子瞻、和仲……”等种种东坡留印里,窥见不同阶段的他给自己一次次灵魂的速写;当我们“见青丝做笔寄哀愁”,从演员频频托举的起承转合里,一探东坡“千里婵娟”希冀;当一轮明月高悬、一把古琴弹拨,便开拓了一条连通古今的艺术隧道,于是,开篇时东坡的身影,从《潇湘竹石图》的大幕里款款走向当今,便是他从记忆里的故纸堆中,走到了我们身边。
不见东坡,不在东坡形象与事迹故事里着墨;处处东坡,满目浸润着东坡的灵魂、眷爱、忧思与乡愁。意识、情感、精神境界在《诗忆东坡》中沉潜脉动,它以身体为罗盘,让西方现代艺术与东方传统美学共生。沉浸式的感悟、身体语言的探索,许多观众非常赞赏苏鹏、刘洁、曾焕兴、盛浩哲、左思远等一众舞者精湛极致的身体控制力与信念感,既有现代感,又不失古典韵味,动作行云流水,柔美而富有力量,当我们与东坡精神往来,我们亦在与东坡共舞诗意。
据了解,12月15日~16日,该剧还将在陕西大剧院上演,与古都观众见面。一场中国文化交融创新的盛宴,一次对文化永不停息的热爱与追求,期待这部现代舞之作能在世界范围上演,让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意蕴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。